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生肖文化渊源流传,虽不知生肖具体源于何时,但长期以来,人们都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沿用到现代,未有改变。
时至今日,每年岁末,生肖都会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而且,由于和春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前来报到的生肖都带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它们借助各种载体,向民众传递着一种美好的祝福。同时,也传承着悠久的生肖文化。中国金币总公司发行的2012(壬辰)龙年喜字形金银纪念章,就是这些载体中最具观赏性和权威性的产品。又见经典的喜字形轮廓和充满喜庆氛围的吉祥装饰,一切似曾相识,不过与其它年份的生肖贺岁纪念章相比,今年的壬辰龙又显得有些特别。先从观赏这套龙年喜字形金银纪念章开始吧。
喜字形纪念章以“喜”字和吉祥纹饰的组合图案为共同的正面图案。金、银章单枚的背面图案以彩色剪纸龙为主图,以“开门见喜”吉祥文字、喜鹊登枝和大门为辅图,代表了龙年迎新、纳喜、祈福之愿;尤其是5枚(20克、10克)银章套装背面图案中,5种不同形态的彩色剪纸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查阅历史上关于龙的记载,可以从龙的一些名称中,找到一些关于它颜色的说法,比如青龙、黄龙、白龙等等,而这样色彩斑斓的五彩龙,也只能从它的生肖形象中找到。图案上,5条形态各异的剪纸龙以中间迎面而来的那条龙为中心,两边各有两条面朝中心的龙,既具有对称美又富于变化。它们生动活泼的造型,彻底颠覆了龙神秘莫测、让人敬畏的一贯形象,让我们意识到,原来龙也可以如此俏皮可爱、惹人喜欢。
再来看它们身上的“福、禄、寿、喜、财” 剪纸字,还有与其对应的传统吉祥图案,寓意着五福临门,彰显了传统的中华民俗文化。2枚(50克)银章套装背面的彩色龙分别与天马、凤凰构成组合图案,有龙凤呈祥、龙马精神的寓意,表达了喜事连连、恭祝天下人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纪念章通过采用“喜”字的外形,将中国特有的喜文化与生肖文化相结合,表现了生肖贺岁、喜传天下的同一主题。看着这套寓意丰富、色彩鲜艳的纪念章,不禁让我联想到了许多有关龙的民俗。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就有关于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他所说的是一种静止观赏的龙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名,说的是由人舞动的龙灯。到了明清两代,舞龙灯成为当时盛行的风气。清《竹叶亭杂记》记载:“今圆明园正月下五日,筵宴外藩,放烟火,转龙灯。其制人持一竿,竿上横一竿,状如丁字。横竿两头,系两红灯,按队盘旋,参差高下,如龙之宛转。少倾则中立,向上排列‘天下太平’四字。”舞龙灯已成为春节、中秋以至各种庙会中,最重要的一项标志性活动。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龙是吉祥瑞兽,人们用灯模拟龙的形象,是取其吉祥除祟的含义。
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此时正值尺蛰、春分时节,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正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有利于农业生产。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天,人们吃龙须面、龙鳞烙饼、龙耳饼子等等,图的是风调雨顺。
还记得,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除了一些纪念意义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另外,古代帝王服饰中有龙袍。在清代一般绣九龙,但从正面或背面看都是五条龙,合“九五之尊”的帝王称号。可见,龙在古代封建君主的统治中,是皇权的象征,龙的图案不是一般人能随便使用的,而如今这款龙年纪念章中,生肖龙极具亲和力的形象,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正因为龙已不仅仅是一种生肖,还拥有这么多有关它的民俗文化和象征意义,足以让它从其它生肖中脱颖而出,在鉴赏喜字形纪念章时,我们应该从中体味到的是其中内涵丰富的文化内容,才能感受到别样的一款2012(壬辰)龙年喜字形金银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