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这是我在欣赏由中国金币总公司发行的2012(壬辰)龙年圆形纪念章时,一时间想到的两句话,虽然只是流行歌曲的歌词,却道出了一个民族与龙的渊源和关系。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就有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龙早已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以被称为“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而龙年圆形纪念章的图案中,以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的龙,又给了我们一次全方位、多角度,从识龙、赏龙到品龙的机会。
识龙
所谓识龙,就是对龙的外在形象和它的基本特征进行识别,属对龙的一种初步认知。历史上对龙这种虚幻动物的描述略有不同,但比较统一的一种说法是:“龙是一种传说中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神异动物。进一步分类,有鳞的称蛟龙,有翼的称为应龙,有角的称虬龙,无角的称螭龙。当然,还有其它的分类方式,比如按职能分为天龙、神龙、地龙、伏龙等。
总体上来看,龙年纪念银章(12公斤、5公斤)背面图案中砖雕龙的形象符合我们对龙的一贯印象,它威严、尊贵的气质,在精雕细琢下得以完美的展现,尤其是那双迷离的眼睛,透出一股龙所特有的神秘感,让人充满了敬畏。而采用砖雕这种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龙,又给整幅图案增添了不少历史沧桑感。龙的主体图案旁配有传统吉祥纹饰,一方面使得画面不至于略显单调,另一方面在这些丰富的装饰图案映衬下,砖雕龙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生动和立体,这一切都让龙年纪念银章,成为了我们理想的识龙参照物。
赏龙
如果说识龙还只是停留在对龙的一种浅显而粗略的认识,侧重于外在的形象,那么赏龙则要更进一步,需从赏读有关龙的文化和民俗中来完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龙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下,龙的形象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在《诗经》中,就已有关于龙的描述:“龙旗十乘”、“龙旗阳阳”,展示了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绘有龙纹的旗帜随风招展的庄严场景。此外,历朝历代都有各种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早在黄帝的时代,就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的传说。而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也少不了龙的身影,在民间文学创作过程中,龙往往被人格化,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有人一般性格特征的龙王出现。人格化的龙显得更为贴近我们的生活,无形间拉近了我们与龙之间的距离。
从与龙有关民俗来看,正月十五元宵节有舞龙灯的习惯,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二月初二为龙抬头日,旧俗在这一天要用草灰弯弯曲曲地由门外洒到厨房内,称为“引龙回”,用以祈求风调雨顺,读书人在这一天要理发,以取龙抬头的吉祥之意。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是一项传统的庆祝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能与上古时人们认为神仙乘坐龙舟飞行有关。当然,龙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中,留下的各种记忆和痕迹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言尽的,这些有关龙的传说、文化还有民俗汇聚在一起,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欣赏龙。这时,龙的形象也在我们心中变得更为清晰、丰满而有层次感。由此,当我们观赏龙年金银章(3克金+30克银套装)、银章(2公斤、1公斤、12盎司)背面图案的套色版画龙、剪纸龙时,都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民俗文化气息和节日喜庆、祝福的氛围。我想,这也是赏龙的一种乐趣和获得的满足感吧!
品龙
虽然龙是一种带有虚幻和神话色彩的动物,但它身上却有着实实在在的中华民族精神,即龙的精神。想要真正读懂龙,就得从赏龙上升到品龙,感悟出龙的精神魅力。就个人观点而言,笔者认为龙的精神是一种兼容并蓄、吸取百家之长的创新精神,这从龙的形象,是吸取了多种动物的外貌特征组合而成的解释中,可以找到它最初的理论依据。同时,龙的精神还包括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具有生活的智慧与哲理。另外,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还展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让各民族人民更加团结友爱。
与识龙和赏龙不同,品龙不需要看具体的龙,仅从龙年纪念章共同正面图案上的线描龙造型与“龙”字书法,以及铂金章(5克、10克、20克)背面图案中的一笔画龙,我们就能在这些极为抽象化的龙中,品读出龙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时代在变迁,而龙的精神从未被我们遗忘,古老的中华龙在这样一款2012(壬辰)龙年圆形纪念章中,焕发出它历久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