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系列的第四套纪念币,7月12日央行发行的中国书法艺术(行书)金银纪念币备受瞩目。其中,150克银币更成为关注焦点。
托尔斯泰在论艺术时说,感染愈强烈,则艺术愈上乘。艺术感染性的多少取决于以下三个要件:所传达的情感有多大的独特性;这种情感的传达有多么清晰;艺术家的真挚程度,换言之,艺术家自己体验他所传达的感情的力量如何。中国书法艺术(行书)150克银币成为焦点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其浓郁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书法艺术(行书)150克银币背面图案为东晋王羲之书《兰亭序》局部文字及“兰亭”字样与竹林、亭子、“中国书法艺术”篆刻钤印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字样及面额。币面简洁明快,犹如行书书写特点??行云流水。
行书相传始于汉末,流行至今。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文书俱美,是文学美和书法美的统一。历朝历代,评论甚多。李世民说其“尽善尽美,霸气十足,不容置疑”;唐孙过庭云其“不激不励,风规自远,滴水见日,细处传情”;米芾赞其“爱之重写终不如,神助留为万世法”。时至今日,这一经典作品,穿越时空,艺术魅力仍难以言尽。作为骈文精品,文中的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曲水流觞等已成为成语,脍炙人口;作为书法艺术高峰,不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而且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书法爱好者步入书法殿堂。
在《兰亭序》中,王羲之所要传达的情感是极其独特的。三月三日天气新、曲水流觞兰亭雅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皆具,如此欢娱;然而,生命无常,人生易老,即使身处姹紫嫣红中,又不免发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面对社会的动荡,面对门阀氏族之间的争斗,王羲之有清醒而深刻的认知,对生命的恐惧、对人生的珍视上升到哲学层面,悲伤而又豁达,情感可谓强烈真挚。与之契合的书风,不仅有外在形式上的风流秀美,更有内韵里沉重和深刻的一面,展现了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这是一种历尽沧桑后的清新自然,充分体现了魏晋风度的美学特征。
王国维说,一时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有一时代之精神。魏晋的精神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叫魏晋风度。就历史而言,魏晋是个乱世,王纲解钮、礼崩乐坏,致使生灵涂炭;但就文化而言,魏晋是个花园,价值多元、个性张扬、人才辈出,有道不完的剑胆琴心和名士风流。当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今人论及王羲之,总离不开“魏晋风度,百体楷模”。如何用金属艺术在方寸币面再现这一艺术高峰?如何展现王羲之独具个性的生命意识、生命体验?对设计师而言,挑战可谓极大。难得的是,该币设计师黄琴,回归艺术本源与初心,把艺术感染力作为设计起点。在她看来,这种感染力就如同一见钟情,第一眼的共鸣或者共情。而《兰亭序》中,最初触动她的,就是田园般的悠闲与恬静。乱世中的田园,独享一方净土,又更难能可贵。沉浸在这份个体生命体验的感动中,又运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寻找情感载体。具体方法就是“立象以尽意,以象观意,察意而表象”,即通过书法作品去理解作品意境,还原作品意境。把握了书法作品意境和风格,取得共情后,如何呈现?亦是最关键的环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北宋苏轼对诗画风格的一种美学评价,150克银币背面图案的呈现方式就是别样的诗画风格??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犹如神来之笔,设计师巧妙找到了突破口,抓住了文中极富画面感的句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畅叙幽情”,并将其形象地展现为国画风格的竹林亭台图案,在币面右部用大概五分之二的篇幅展现。
溪边竹林亭台,流水潺潺,闲适安逸,一如文中当日佳景。令人浮想联翩。这种雅致所在,古往今来,都是文人墨客理想的身心栖居地。在喧嚣的当下,更是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洗去凡俗聒噪,徜徉在青山绿水中,如此诗意的栖居是多少人追求的目标。这种表达不仅生动地呼应了纪念币主题,更增加了情感共鸣度。当然,作为烘托主题的部分,也并未喧宾夺主。币面主角依然是书法作品本身,《兰亭序》开篇直接置入,主题文字“兰亭”,落款、钤印依次编排,大小有度,端庄静穆又充满恬淡之趣。文画呼应,书之美、画之境兼具,清静悠远,不免心生向往。
细细品读这枚币,在美好的视觉体验中,也难免感慨“生命无常、岁月易逝”,这本就是因物质局限而难以超越的永恒命题。
有道是: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能让瞬间变成永恒的,或许只有文化艺术。书圣的思想与才华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生生不息,泽被后世。
思接千载,或许千百年后,这枚币将成为艺术经典。烙印在其上的当代文化艺术精神,也将感染和影响后人,并愈发弘扬光大,永恒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