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被誉为“百花之王”。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赞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相传南唐画家徐熙以牡丹、玉兰、海棠为描绘对象,创作了《玉堂富贵图》。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直言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兴起于盛世,花开时芳香浓郁,秀韵多姿,雍容华贵,被赋予吉语“花开富贵”。“花开富贵”代表了人们对美满、幸福、富有及高贵的向往,寓意像花开一样繁茂,富贵昌盛。以牡丹花和“花开富贵”为主调的吉祥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形式中。
2022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中的15克银币便以“花开富贵”为主题,向人们展示了牡丹盛开的景象。细细品鉴,这枚银币的图案细节中有许多讲究。
币面背景是穿插缠绕在“吉祥”文字造型上的忍冬纹纹样。在吉祥文化中,纹样也被用来表现中国人对和平安定、多子长寿、福禄富贵、喜庆如意的美好愿望,是吉祥图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忍冬纹是植物纹样中的一种,也是缠枝纹的前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忍冬”,是一种蔓生植物,俗称“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因凌冬不凋,生命力顽强而得名。画面中,忍冬纹的叶子、茎蔓脉络清晰完整,舒展昂扬,生机勃勃,又与“吉祥”缠绕相连,密不可分,彰显了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而且整体造型遵循对称原则,装饰效果雍容大气,画面饱满而不纷乱,堪称典范。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深厚,梅花、牡丹、菊花、兰花都因为各自的特征而被文人赋予高尚的品格,但其中最具富贵气质的非牡丹莫属。自唐代以来,牡丹作为宫廷贵胄钟爱的花卉种类,经过不断的栽培和传播,在上下层共同的推动下,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花中明星。人们在观赏牡丹时获得视觉上的愉悦,在栽植牡丹的过程中也可体会到劳作之不易,进而达到修身养性的良效。在古代诗词中,牡丹是文人抒发情感的媒介。在动荡的岁月里,牡丹寄托了民众对安居乐业和富贵生活的向往。牡丹还为民间进行艺术创作与文化想象提供了基础,比如,牡丹和玉兰花的组合为“玉堂富贵”,与海棠的组合为“满堂富贵”,与芙蓉花的组合为“荣华富贵”等,若单独使用牡丹花则代表“花开富贵”。
观赏银币的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画面中央一枝独秀的牡丹,只见其外观端庄,雍容大气,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花王”气势。而其花瓣层叠,错落有致,又仿佛美丽的裙裾,使人联想到仙女娉婷之姿。最外层的十朵花瓣,似在寓意“十全十美”,表达了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期盼。
牡丹与周围的缠枝纹构成了一幅缠枝牡丹纹图。缠枝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的一种,据说起源于中国汉代的卷云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忍冬纹,在唐代称为卷草纹,在近代配以花朵则称缠枝纹。缠枝纹中的缠枝,通常取自常春藤、金银花、爬山虎等具有吉祥意义的藤蔓植物,正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缠枝纹的结构连绵不断,便有“富贵绵长”之寓意,反映了民众热爱生活,期盼幸福久远的愿望。有趣的是,也有学者认为,缠枝纹的形成是中华文化不断吸收外来装饰纹样并进行本土再创造的结果,若从这一角度考虑,牡丹周围的缠枝纹,是不是又反映出中华民族具有包容性的一面呢?
这枚银币令人印象深刻之处还在于其色彩之丰富。牡丹由内及外,展示了红、粉、黄几种色彩,这些色彩自然过渡,光影效果明显,为牡丹营造了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缠枝纹有青、蓝、紫、黄几种颜色,与牡丹搭配得宜,显得生动活泼。色彩的运用同时也考验了造币技术,观察牡丹和缠枝纹的轮廓边缘,可知色彩直接作用于浮雕之上,这对喷绘的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因为不但要考虑到色彩如何过渡的问题,还要考虑到色彩所作用的范围和高度。令人欣慰的是,这枚银币对色彩的运用和控制均达上乘水准,赏心悦目,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