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紫禁城主体工程终于告一段落,为了把都城迁到“龙飞之地”北平,明成祖朱棣谋划已久,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在新都奉天殿上接受文武群臣和万国来使的朝贺。“奉天”为朱棣沿用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的宫殿之名,有向全天下昭告政权合法性之意,依南京旧制,紫禁城前三殿依次为“奉天”“华盖”“谨身”。
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初一,紫禁城三大殿正式启用,朱棣登上奉天殿宝座大宴群臣,大学士们从没见过如此恢弘壮丽的宫殿群,激动地话都说不出来。回家后,写了很多赋文,赞美前三殿气势之宏伟,尤其是“端拱乎南面”的奉天殿,“觚?云耸,丹漆霞绚”,如高山耸入云端一样屹立于前,赫然当朝,正殿的威势一下就出来了,有夸它是“竦摩空之伟构”,“屹中天以层构,抗浮云而上征”,那情景,仿佛奉天殿就是古代的“摩天大楼”,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好景不长,四月初八夜的那场雷击,奉天殿首当其冲,登时火光冲天,如“十万火把”,大学士杨荣发现大殿起火,赶紧命人将收藏在正殿、供皇帝阅读的图书资料转移到东华门,一位波斯贡使目睹了这场火灾的迅速蔓延,不仅前三殿遭殃,还波及妃嫔的住宅、朝中衙门及宝库,总计烧毁了“250间房子”,烧死了“很多男人跟女人”。大火无法控制,终夜肆虐,直至第二天下午才扑灭。迁都北京不过百日的朱棣遇上这等令全国震惊的天灾,内心颇为惶惧,莫知所措,怎么办?下罪己诏安抚民心,跑到太庙、社稷坛祭祀,祈求祖宗、上天保佑,这还远远不够,他又招来一帮大臣,征求百官意见,朝臣议论纷纷,有怪他秘密迁都北京的,也有担心重修三大殿激起民愤,毕竟人力物力消耗极大,实在没招儿,朱棣干脆撒手不管,任由三大殿成为一堆瓦砾,索性不重修了。
朱棣这么做自有他的考量,之后三年,他三次出征漠北,巩固北边边防,最终死于回京途中。可是奉天殿作为“天下万国之观瞻”,外朝三殿的头一座大殿,皇帝登基、命将出征、元旦、冬至、寿辰等国家级的盛大典礼,都在此举行,皇帝们又不得不修,谁来接下烂摊子?明英宗朱祁镇,是朱棣的重孙子。正统五年(1440年)三月,7万余人加入重建三大殿、修缮乾清、坤宁二宫的工程中,竣工后的奉天殿存立了100多年。嘉靖三十六年四月丙申(1557年5月11日),雷击再次光顾,引发“紫禁城落成以来,燃烧范围最大、损失最惨重的火灾”,三大殿又成一片火场。重修后,嘉靖帝直接给三大殿更名换“形”: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此时距离朱棣营建奉天殿已过去100多年,符合奉天殿檐柱尺寸的大木料早已不存,嘉靖帝只好缩小正殿规模,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建后的皇极殿,仅为奉天殿的2/3大小,到明天启年间的皇极殿面积几乎为奉天殿一半 ,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间“明天启所建皇极殿的旧有规制又一次翻新”,三大殿之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始于顺治二年(1645),之后再没变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紫禁城三大殿何尝不是如此。传统木结构建筑最怕火,作为皇宫的紫禁城在近500年间发生火灾58起,明确记载由雷击引发的火灾24次,中轴线各殿中,数前殿最容易受伤,所以不断修修补补,体量越来越小,建筑学家刘致平曾敏锐地指出,“整个大殿的气势至为伟大庄严,可为我国历代宫殿代表之作。不过,因为殿前广场过于宽阔,显得太和殿有点不够高。倒是殿下的三重基座显得特别舒展。”
话说太和殿前有必要建那么宽阔的广场吗?当然有,还记得太和殿的功能吗?除了举办国家典礼,太和殿及殿前广场也是国宴场地,设宴当天,“三品以下满汉文武百官齐集于丹墀下,外国使节敬陪末座”。国宴当天吃什么?以清代为例,满洲饽饽、羊腿、干果、水果是标配,早期吃烤羊肉,康熙二十三年改作蒸煮的,太和殿前平台专门放有大铁锅,用于热酒热肉。
多说一句,电视剧《如懿传》里有这么一个镜头,霍建华饰演的乾隆帝登基时,全靠自己从太和门走到太和殿,甚至还要踩着雕满龙而“崎岖坎坷”的丹陛,“爬”上皇帝宝座,接受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大礼。历史上的皇帝登基典礼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根据《大清会典》记载,登极大典前,皇帝是从保和殿后面的乾清门出发的,乘舆,由人抬着从保和殿后的御道上到中和殿暂歇,然后到太和殿接受朝拜。大典结束后,依旧乘舆,由人抬着原路回到乾清门。从这也可看出,位于太和、保和中间的中和殿的定位是供皇帝小憩。在新皇登临太和殿宝座前,还有几个流程要走:先在自己住处行祗告受命礼,而后前往皇太后宫,行三跪九叩礼,等礼部主管官员来乾清门报告大礼时辰已到,再由乾清门左旁门出,乘舆前往中和殿,由礼部尚书跪地奏请新皇帝即皇帝位后驾临太和殿。
沿袭“前朝后寝”的古制,紫禁城也分外朝三大殿和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前朝是皇帝朝政和举行盛典之地,后寝即帝王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但不完全如此,清朝有两位皇帝在保和殿住过,时间还不短,一个10年,一个8年,因为顺治、康熙帝的先后驾临,保和殿又名“位育宫”“清宁宫”。可以说,保和殿见证了少年天子的成长。顺治帝5岁即位,6岁入主紫禁城,早在他进京前,多尔衮已为这位小皇帝打点好一切,将明代皇帝的寝宫乾清宫稍加修葺一番,迎接新主人入住,可是小福临跟着太后在那没住一两年即与她分宫而居,移居保和殿,“暂改保和殿为位育宫”,又是当皇帝寝宫用,又在此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他一住就是十年,在此举办了两次大婚。帝后住在前朝总归不合适,有段时间,顺治帝只能去位育宫前左右配殿治理政务。顺治十年(1653),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兴修内廷乾清、坤宁等宫被顺治帝提上日程,中途因为全国水灾等原因,工程一度暂停,直到顺治十三年(1656)才完成,七月初六日,皇帝终于住进新宫(乾清宫),昔日在位育宫种种情景,已成美好的回忆。有一年顺治帝在位育宫设宴大臣,兴致极高,舞蹈、音乐、杂剧表演轮流上阵,觥筹交错间不觉黄昏已至,大臣们只好打包没吃完的酒食离宫。
顺治帝搬回乾清宫时,玄烨已在紫禁城生活两年,他即位后以保和殿为寝宫原因不明,据说是受孝庄皇太后的安排,大抵修理乾清宫是个大工程,住一阵就得修修补补,之所以更名“清宁宫”,是仿效盛京帝后寝宫之名。“以殿为宫”,皇太后于心不安,加上康熙四年(1665)玄烨大婚后再住清宁宫终究不便,16岁那年,康熙帝携家搬入乾清宫,与顺治帝移居乾清宫时同岁,保和殿再次恢复额名,乾隆五十五年(1790)后成为殿试场所,多少士子梦寐以求之地,只要来此参加殿试,就意味离功名声望又近了一步,寒窗苦读十二载,金榜题名一朝时,多少人的高光时刻都是在太和殿传胪那天,传胪官在太和殿广场宣布殿试第一、二、三甲名次之时。
总有一些历史的余音无论时空变幻长留红墙黄瓦间,几百年里,紫禁城三大殿的精彩又何止于此,多得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紫禁城建成600年3克金币、5克银币已到货,正在我司旗下各店火热销售中,欢迎选购。咨询热线:02785561399,更多详情加微信13387570384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