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银纪念币第二组选用的是“元春归省”、“熙凤弄权”、“宝钗扑蝶”、“惜春作画”,“群芳夜宴”、“湘云醉眠”的六幅图案,每幅图案都对应了原著中的一段情节,表现出了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2组)“元春归省”银币背面图案
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的长女,因生于正月初一,故取名为元春,自幼由贾母教养。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不久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天子降谕特准元春回娘家探亲,这也就是元春省亲的由来。据原著记载贾家为迎接她的到来,特地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这座别墅的豪华富丽程度,连元春都觉得太过奢华了。可是这些都是表象,我们从币面上元春欲言又止、看似“平静”的表情上可以感受到她身不由己、充满哀怨的内心世界,嫁入豪门深似海,宫廷斗争最终也让这个盛极一时的家族走向衰弱。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2组)“熙凤弄权”银币背面图案
提到王熙凤,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个厉害的人物。的确,她不仅在贾府中拥有极高的地位,是贾琏之妻,王夫人的侄女,而且她还有着可怕的双重性格,她一方面八面玲珑,能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另一方面她又极尽权术机变、心狠手辣、不择手段。这样一个在当时封建社会中不多见的女强人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币面上王熙凤神态淡然地端坐在太师椅上,那气势那派头颇有几分贾府当家的形象。谁能料想到在她美艳的外表下是毒蝎般的阴险与狡诈,落得悲惨的下场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2组)“宝钗扑蝶”银币背面图案
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中才貌双全的代表人物,她性情温和、端庄大度十分受人喜爱,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宝钗扑蝶”取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币面上的宝钗左手拿一把折扇、右手抚弄着随风飘起的罗带,正追着一对彩蝶。可以想象这是一幅多么具有情趣与美感的画面啊,加之色彩的巧妙运用,人物与情景融为一体,妙趣横生。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宝钗,终因婚姻的不幸让人感慨万千,发出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叹息。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2组)“惜春作画”银币背面图案
惜春是贾珍的妹妹,因母亲早逝,而父亲贾敬一味炼丹,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从小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她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但是惜春会画画,据说画得还不错。她将自己对于自然和自由的追求抒发在绘画作品之上。“惜春作画”的币面上,她正聚精会神的观察着画纸,手拿着画笔视乎正准备在画上勾勒某个地方,或是刚完成一步绘制,正在查看绘画的效果。整个画面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也许正是因为艺术的世界太过于完美,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找不到可以追寻的东西,使得惜春最终选择了入空门。这也是一种解脱,她终于可以到一个与世无争的世界获得她想要的圆满。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2组)“湘云醉眠”金币背面图案
湘云是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宝玉的表妹。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叔叔婶婶待她不好。湘云生性活泼可爱、心直口快深得贾母的喜欢,因此她经常在贾府居住。一次宝玉和平儿等过生日的聚会上,大家玩游戏,输了的罚酒,因为她主意多,话也多,所以挨罚饮酒也多。结果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于是就有了“湘云醉眠”的故事情节。
金币的图案根据这一故事情节加以表现,画面中湘云躺在石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的扇子掉落在地上,身上的绸衣也拖在了石凳下,她随性、豪爽的性格特征从睡姿中,得以自然地流露。我们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推测一下当时她在醉眠时,口中会不会还说着酒令、划着拳?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这样一个心胸开阔、与人友善的湘云也以悲剧性的结局收场,我们只能感叹老天对她的不公,她给我们留下的永远是正面的、乐观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形象。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2组)“群芳夜宴”银币背面图案
最后《红楼梦》金银纪念币迎来了整个系列中人物聚集最多、最全的一枚币?《群芳夜宴》5盎司彩色扇形银币,币面图案取材于《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故事情节是宝玉生日当晚,袭人、晴雯、麝月、秋纹、芳宫、碧痕、小燕、四儿共凑了三两二钱银子,接着在宝玉房中开夜宴吃酒取乐。因宝玉提议占花名儿玩,怕人少了无趣,遂又把黛玉、宝衩、探春、李纨、宝琴、湘云、香菱请来一起玩耍,直到很晚才散。
币面上,大家把酒言欢,丝毫没有拘束感,当时热闹非凡的聚会场景被永远的定格在了这枚极富感染力的纪念币的图案之中,我想每当我们看到它时,就会马上联想到《红楼梦》中有这样一群人,曾经他们是那样的欢愉,留下过许多难忘的美好记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多的回忆也只是曾经,曲终人散,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画面中这些人物的结局让人思绪万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惆怅与无奈。自此《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二组已经介绍完毕,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我想这就是经典名著的魅力之所在,让我们永远有许多猜不透的情节、解不开的悬念,期待能在第三组中找到些许答案。